多元社會的必修課

 

 

一、資訊社會造成的疏離與危機

21世紀的科技進步拉近了空間距離,網際網路的繁密快速、無遠弗屆,讓任何人隨時隨地能連結各種網站,以蒐集資訊、結交同好。縮小的世界湧入無窮資訊,虛擬的朋友不斷增加,但人際疏離感卻日益攀升,群體間的隔閡也在因襲、刻板的資訊流通中定型、強化。

社會上有不少抱持文化優越觀念的人隱身網路中,藉著網路溝通的多元、開放、彈性與快速,彼此支援來汲取、散發其意識型態。當時機成熟,便現身挑戰公眾價值,傷害他者與無辜民眾。

以下這些案例或許不足為奇,目前也不會造成嚴重問題,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許多重大衝突的導火線,往往是由細微事件所萌發,必須謹慎以對。

(一)種族偏見:種族主義者布利維克,因嚮往單一民族國家,於挪威殘忍射殺數十名同胞,以宣洩對該國持續接納有色人種,尤其是穆斯林移民政策的憤怒;臺灣警察曾因原住民酒測值不到法定處罰程度,無法取締酒駕,而用車上播音器大罵「死番仔」;負責移民勤務的公務員在面試外籍配偶時,為了解是否為假結婚,以輕蔑態度要求回答「一週作愛幾次」;高中女生在網路嗆客家人「窮酸」、「廢物」;政治人物為「維持原住民的純淨,以傳承文化」,提議應限制原住民與外族通婚。

(二)性別壓迫:臺灣國防部將領表示國軍女性軍人數量不宜增加的原因,除了任務需求之外,還包括「這些女性會用特殊方式達到她們的目的」;臺北一所外國學校因懷孕不利教學的理由,對懷孕女老師施壓離職。

(三)宗教對立:美國激進的白人優秀論團體成員,曾攻擊聚會中的錫克教教徒;臺灣一名僱主依「吃豬肉才有力氣工作」的說法,強迫信仰伊斯蘭教的印尼外勞吃豬肉。

(四)歧視弱勢:臺灣一名火車站副站長對殘障人士嗆聲「身體不方便,還要趴 趴走」;公部門以「體殘」專用(體還寫成簡體字)標設為殘障者劃立的停車位;部分學校因認為成績相對落後的「放牛班」學生不需要讀書,因此教室燈管比「升學班」少一根。

二、地球村時代的必修課──相互尊重

過去獨守疆域、獨善其身的年代裡,對立與衝突都是有限的,如今網路的四通八達往往使狂言惡行快速傳送,有如許多不同背景的人在同一屋簷下生活,維持著無厚實基礎的表面和諧。基於不同理念,當事件發生時便會產生價值矛盾、爭執與衝突。

多元文化概念雖已存在社會多時,卻一直未被真正理解、內化以著力於實際生活,更未落實於公私部門的法制、預算與資源分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示21世紀的教育目標為學會認知、做事、做人及共同生活。全球化時代中,最重要的必修課程即是以同理心與尊重態度對待他人,以營造一個共好的社會。

 

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臺灣立報 101831 11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