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新聞專區
新聞專區
  最新消息
 
日 期 標 題
 

2021-11-01

【對照記】

神像是否也有黏土腳? 

文/鄭琬融      圖片提供/臺北詩歌節 
 
 

入秋的台北傍晚,四位青年詩人入座市長官邸藝文沙龍,由馬翊航擔任主持人,三位與談人則分別是盧建彰、湖南蟲及蕭詒徽。這場講座向張愛玲的《對照記》借題發想,詩人們各自準備了幾首早年讀過的詩,並以自己書寫的作品與其作為對照,進而延伸出「詩人私史」與「私人詩史」的一面。

 

馬翊航:看到今晚主題,大家很快會想到張愛玲的《對照記》,如今當我們回頭去再看這本書,會有幾個有趣的聯想。第一個是張愛玲提到,西諺裡形容幻滅是「發現他的偶像有黏土腳」。當祂們重返人間,形象跟著脫去神性而幻滅,卻也讓人思考那個「神像/偶像」跟自己的真實關連。

另外則是,當張愛玲在看一張照片的時候,一直想不起來照片中的小女孩是誰,竟看了許久後才發覺是她自己。她想起自己穿的是淡藍色,但母親把照片塗成鮮豔的藍綠色,這正好是她母親最喜歡的顏色,張愛玲出版第一本書時,封面也選用了這樣濃重的藍綠色。《對照記》裡頭,張愛玲寫道:「我就是這些不相干的地方像她,她的長處一點都沒有,氣死人。

從前一點來說,或許是驚訝於,昔日認同的偶像,「居然」也有個黏土腳;又或者,我們可能氣自己,為什麼某些作品在「不相干」、平常沒意識到的地方,才像極了偶像──也許是夏宇、楊牧或者楊佳嫻。這也讓人想到,在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後,我們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影響你最大的詩人是誰?」藉由今天的重新對照、梳理,我想,也能夠讓我們自己發覺「原來我是這樣長大的」。……

 

 

主持兼與談人/馬翊航

馬翊航,卑南族人,一九八二年生。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曾任《幼獅文藝》主編。著有個人詩集《細軟》、散文集《山地話/珊蒂化》,合著有《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百年降生:1900-2000臺灣文學故事》。

 與談人/蕭詒徽

蕭詒徽,生於一九九一。作品《一千七百種靠近──免付費文學罐頭輯Ⅰ──》、《晦澀的蘋果 vol.1》、《蘇菲旋轉》(合著)、《鼻音少女賈桂琳》。

 與談人/盧建彰

全家和鄭成功上岸後賜住安平古堡王城西,流放到台北做廣告二十年,寫了十四本書,寫過三首歌,和鋼筆是舞伴,每天游自由式一公里或跑五公里。相信創意就是生活的各種面向,覺得故事比權勢強悍,認為如果抓到一個信念就要有抓到一個信念的樣子,不然就別怕北七過日子。

 與談人/湖南蟲

一九八一年生,台北人。與世界溝通的途徑包括散文集《昨天是世界末日》、《小朋友》,詩集《一起移動》、《最靠近黑洞的星星》,以及個人新聞台「頹廢的下午」。


地址:10045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66-1號3樓  電話: (02)23112832  傳真: (02)23115368  E-mail:customer@youth.com.tw
本網頁最佳解析度 1024X768    版權所有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