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陸印邊界衝突的發展與意涵
「中」、印兩個多月來的邊界對峙,雖然在2017年9月金磚五國會議召開前落幕,但中國大陸持續推動「一帶一路」政策,雙方關係仍可能再度惡化。兩國歷來最嚴重的軍事衝突,當中究竟牽涉哪些政治意圖及戰略利益,以致危機可能一觸即發?本文帶你一探究竟!
- 習近平思想:新的中國大陸意識形態模式的興起
中國大陸是意識形態的政權。經由詮釋「再造」馬克思主義,各屆領導人方能確立政策方向,鞏固統治正當性。「習近平思想」能否在2017年的19大會議獲得更高的歷史定位?本文帶你認識意識形態工程在中國大陸政權中扮演的角色!
- 習近平時代的「先軍政治」?習近平主政的政治軍事分析
近年來中國大陸軍隊改革動作頻頻,成為臺海安全的一大隱憂。面對中國大陸日益強調「民族主義」的政治走向,我們該如何看待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的建軍政策,以及軍隊在中國大陸國家安全中擔負的角色呢?
- 從王毅的「憲法說」與臺灣無法參加ICAO看中國大陸對臺政策的轉變
兩岸關係一直以來隨領導人的政治舉措多有變動。面對日益壯大的中國大陸,我國該如何解讀「中」方動作,好在外交舞臺上表達訴求、參與國際事務的同時避免衝突呢?本文帶你透視與時俱進的兩岸關係!
- 大陸倡議「一帶一路」的政治經濟分析
中國大陸「一帶一路」計畫涵蓋眾多國家,影響區域內各國政經發展與戰略情勢甚鉅。針對這項龐大的戰略構想,本文藉分析該計畫的緣起、內容及影響等,帶你一同了解「一帶一路」的來龍去脈!
- 2017年G20峰會與心有旁騖的習近平
2017年,當G20峰會聚焦於自由貿易、氣候變遷及北韓飛彈危機的同時,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正面臨「中」印邊界衝突、劉曉波事件,與即將召開「第19次全國代表大會」帶來的壓力。究竟G20最後達成哪些共識?「中」方又有哪些回應?本文帶你一探習近平「心有旁騖」的箇中緣由!
- 論蘇軾「教戰守策」對當代全民國防之寓意
「為了和平,就要準備戰爭」,北宋文豪蘇軾針對當時安全情勢提出「教戰守策」,提倡居安思危與全民國防的重要性。時至今日,身處生活穩定的臺灣,面對臺海的緊張局勢,我們能從「教戰守策」中得到怎樣的啟發呢?
- 俄製Mi-28N攻擊直升機
俄羅斯研製的Mi28-N攻擊直升機迄今已外銷至阿爾及利亞、伊拉克、肯亞、委內瑞拉等國,憑著優異的性能,可執行日夜間、全天候、各種地形的對地攻擊任務。本文帶你一窺近年席捲軍火市場的「Mi-28N攻擊直升機」特色與發展趨勢!
- 淺談國防工業自主、軍購與國家安全之關聯
動輒上億元的對外軍購案與國艦國造案,在在考驗著我國緊縮的國防預算,全民的眼睛都在盯著國家的決策。然而沒有軍備就沒有國防,沒有國防就沒有安全,對於保障國家安全的國防工業與對外軍購,我們究竟了解多少呢?
- 巴拿馬與中國大陸建交之戰略意涵
西半球貿易樞紐巴拿馬2017年猝然終止與我邦交,轉而與中國大陸建交。其外交策略在詭譎多變的全球政經情勢下有哪些考量?面對種種外交困境,我國又該如何因應?本文為你分解巴拿馬外交事件背後錯綜複雜的國際局勢!
- 淺析自製高教機提升航太科技與國防產業
研發教練機的經驗曾使我國成功締造自製IDF戰機的成就;本文回顧PL-1、T-CH-1及AT-3教練機的研發背景,帶你一覽我國航太科技與「國機國造」的傳承與創新!
- 保護健康愛地球 減PM2.5六招
PM2.5又偏高!日常生活須注意!提醒食衣住行育樂關鍵六招,掌握自我保護
三策略,讓你重回健康生活,擁有好空氣,關愛地球不落人後!
- 社群交友有3招 自我防護停看聽
青少年網路社交已成日常,但是對於其中隱藏的危機是否有所警惕呢?掌握自
我防護「停、看、聽」,情感交流不受限,常保友誼無煩惱!
- 新版「每日飲食指南」 均衡飲食更健康
「每日飲食指南」更新!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建立正確觀念,才能遠離疾病、維持健康。
- 寒流發威,注意保暖!
陽光露臉仍低溫,寒流威力仍強勁,外出運動須注意,身體警訊是關鍵。基礎保暖不可少,三高護心是必要。若感不適,儘速就醫。
- 正確選用傷口敷料
傷口敷料如何選?滲出液是關鍵!牢記口訣「一認、二看、三會用」,正確使用醫療器材,傷口才能好得快!
- 5技術學院 8.1改名科大
教育部日前公布99年度核定技術學院改名科技大學結果,國立臺北護理學院、國立高雄餐旅學院、吳鳳技術學院、美和技術學院及環球技術學院等5校獲教育部同意,自民國99年8月1日起改名為科技大學。
- 考前停看聽8──赴考要鎮定,陪考當專心
大考前夕誰能放鬆,發揮應有實力,就贏了一半先機。準備了三年,可別輸在考前的關鍵時刻。雖說考前「臨陣磨槍,不亮也光」,但考前除了做好衝刺計畫,也要做好事前的準備,並有充分的休息,應考時才能頭腦清楚,冷靜答題。
- 考前停看聽7──考前準備好,考時沒煩惱
面臨大考,大部分的考生都十分緊張,提醒考生應該在考前將考試所有的相關資訊都先詳加了解,對考試情況能有相當的掌握,就能有效舒緩考試造成的焦慮和緊張。同時在考前最後幾天,也要將各項準備工作事先做好,幫助自己提前進入考試狀態,以便在正式應考時無論遇到何種情況都能夠冷靜處理,從容面對。
- 考前停看聽6──身心調適好,應考有絕招
隨著大學指考日期一天天接近,考生的心情也容易因緊張而起伏,面對重大的考試,即使準備再充分,也很難避免緊張的情緒。不過考生可試著自我調適,才能以最佳的身心狀態應考,取得好成績。
- 考前停看聽5──考前有壓力,要趕緊消去
有考試就有壓力,考試是一種壓力源,也是一種督促自己進步的動力,只是面對強大的壓力,你是否有被壓得喘不過氣的感覺呢?這時候,適度的紓解壓力就顯得很重要了!本文告訴你如何在考前適度解除壓力,放鬆心情迎接考試。
- 考前停看聽4──身體要保健,好處看得見
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專心備考,所以考生除了平常的運動及良好的作息外,更要盡量避免感冒。做好身體保健的工作,考試就再也不是一場夢魘!
- 考前停看聽3──運動要一百,體力跟著來
大學指考已進入倒數階段,考生無不把握寶貴時間做最後的衝刺。正由於長時間讀書,加上壓力大等因素,往往伴隨著肌肉酸痛、眼睛疲勞等問題,使得讀書效率大打折扣。因此,除了按部就班依讀書計畫唸書之外,也要定時進行適當的運動,才能消除疲勞、維持頭腦清醒、保持良好的體能狀態,進而增進讀書的效率。
- 考前停看聽2──睡眠要第一,才有好成績
大學指考即將登場,考生已進入備戰狀態,提醒考生留意自己日常生活狀況,千萬別天天熬夜看書,免得白天精神不濟,反而影響考試成績。
- 考前停看聽1──營養要滿分,考試得高分
一年一度的大學指考即將來臨,許多考生家長都忙著為考生補充營養,但考前究竟要怎麼吃?吃什麼?喝什麼?補什麼?成了許多考生家長最關心也最頭疼的事。以下介紹相關補腦食物與解壓食物,提供考生與家長參考。
- 應考勝經(二)
距離指考只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面臨指考,同學不可能沒有壓力與徬徨,然而掌握方法加以努力是減輕壓力的好辦法。陳啟鵬老師分享了歷史科的考前準備經驗,相信只要把握基礎、掌握重要概念大綱式的複習, 清楚時間變遷脈絡,不要過分注意枝節問題,並且 多做題目培養思考推理與分析能力,就能有所收穫!
- 改善維生素A缺乏 超級香蕉2020年問世
人類缺乏維生素A將導致失明等嚴重後果,在貧窮地區是常見問題。針對以香蕉為主食的非洲國家,澳洲研究團隊透過基因改造研發出維生素A增量的「超級香蕉」,使人民可從日常飲食補足所需營養。
- 四大喝水好習慣 讓您「飲」進健康
喝水不僅解渴,更能促進身體健康。環保署提出四大喝水好習慣,希望民眾多選擇可靠的自來水,自備環保杯取代買水,平時注意貯水的水池、水塔與居家淨水器、開飲機等設備的清潔保養,讓每口水都喝得安心。
- 咖啡驗出赭麴毒素 喝多恐傷腎
香醇濃郁的咖啡是許多人每日必備的飲品,但若消費者在選購咖啡產品時,沒有注意到包裝是否完整、標示有無清楚,或是咖啡豆買回家後沒有做適當的保存與處理,很可能會將「赭麴毒素」一起喝下肚,長期飲用不僅傷腎、傷肝,甚至有致癌的危險,喜愛喝咖啡的人不能不留意!
- 當心水果過甜 找回原味聰明吃
臺灣農業技術發達,為迎合消費者喜好,各類水果越改越甜,卻也埋下糖分攝取過量的隱憂。政府相關單位與果農應調整追求水果甜度的觀念,民眾吃水果時也要控制份量,減少榨汁等加工程序,並留意含糖量與GI(升糖指數)值,才能吃得健康。
- 清潔恰恰好,蔬果碗盤「食」在安心!
摸起來咕溜白亮的鍋碗瓢盆就很衛生嗎?極所有之能事為蔬果大卸「農」妝,真的就能吃得安心沒毒害?其實不然喔!不論是各盡其用的鍋具碗盤,還是滿足口腹的生鮮蔬果,都該正確清洗不過「甚」,如此才能衛生達陣,健康滿分∼
- 「老外族」當心!揭露十大恐怖外食
你是經常在外解決三餐的「老外族」嗎?當心外食影響你的健康!國內營養師列出了「十大恐怖外食」排行榜,榜上各種常見食物組合都是威脅健康的隱形殺手,登上第一名的組合是漢堡、薯條配可樂,第二名是排骨便當配珍珠奶茶,第三名則是鍋貼配豆漿,連近來熱門的霜淇淋與韓式炸雞也一併上榜。
- 認清紅黃綠,市售咖啡要您好看!
「再忙,也要和你喝杯咖啡!」這句紅透半天的廣告詞,意外帶動了人手一杯咖啡的CITY風潮,可是你知道嗎?在享用香醇可口的咖啡前,也須認清「紅黃綠」分級標示並且適可而止喔∼究竟如何飲用才能安全不超標?快點進來就知道!
- 正確補血飲食觀
提到補血,很多人會先想到豬肝與牛肉,因為這兩種食物含鐵量高,能幫助人體造血,但是想補血就只有這兩種選擇嗎?當然不是!本文將告訴你除了肉類之外,還有哪些蔬食可以幫助補血,讓你吃出健康好氣色!
- 磷酸鹽知多少
磷酸鹽是用途最廣泛的食品添加物之一,目前食品加工業大量使用磷酸鹽,民眾稍一不慎即會攝取過量,影響健康,引發疾病。消費者採買食物前應先了解成分標示,並盡量選購衛生新鮮的食材,少買加工食品,才能享受美食,同時擁有健康。
- 節電料理,樂享一夏!
炎炎夏日令人食慾不振、坐立難安。冰品和空調雖能帶來一時清涼,對身體健康和環境的負面影響卻不容忽視。節電料理不僅健康消暑,更符合節能減碳的觀念,是因應盛夏的良策。
- 豁達看老死 活得有尊嚴
人自呱呱墜地開始,許多事皆無法從心所願,其中就連老死也由不得己!儘管醫療已可抵抗老化、避免死亡,但若為延續生命而失了尊嚴,人生自此便沒了意義……關於老死議題的探討,下列醫師的肺腑之言您可千萬不能不聽∼
- 甩小三糾纏 讓愛情重生
「小三」的介入是感情的危機,身為元配應努力捍衛還是退出成全?婚姻在法律的規範下,元配得以保有這段關係,但是否也守得住兩人的愛情?在一段關係存亡的背後,愛情的存在與否似乎才是決定性的關鍵。
- 安心寧靜 度過生命最後階段
「安寧療護」是一種較新的醫療觀念,大多數人都認為它是一種等死且不積極的治療方式,但事實上安寧療護是幫助患者安心平靜度過人生最後階段。若能深入認識安寧療護,破除迷思,在生命的最終,我們也能有不同的選擇。
- 用心的活 安心的走 坦然面對死亡
「死亡」在東方社會,一向是個禁忌的辭彙,然而生與死,其實是一條必然的單行道。如果生命可以重來,你會選擇多看幾眼路上的美麗風景?還是不顧一切的往前衝?
- 醫病充分合作 提升醫療品質
醫療品質是醫病關係的一環,品質必須藉由醫生與患者,以及醫生與家屬之間共同合作,才能提升。我們如何從自身的立場,為醫療品質盡一份心力呢?請看以下分析!
- 【校園風雲榜】推開生命教育之窗 看見學子的無窮藍天──專訪建功高中李玉美校長
99課綱將加入生命教育課程,面對課綱帶來的改變,我們特別訪問建功高中李玉美校長。李校長為心理輔導學系出身,並參與第一屆生命教育師資培訓班,更曾跟隨吳英璋前教育局長推動壓力紓解、危機的處理等議題。李校長身為學校掌舵者且親身經歷生命教育的師資育成與教材編撰過程,因此各校未來面對生命教育教學時,不妨將李校長深入的觀點納入考慮。
- 老師我有問題——為什麼要念書?
當孩子不想念書,搬出對成人種種言行的不滿而為自己的叛逆作藉口時,老師該怎麼輔導,才能讓孩子不陷入憤懣的情緒,尋找理想的人生出口呢?淡江中學生命教育陳炯堯老師以豐富的現場教學經驗,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和作法。
- 精緻歌子戲 看見傳統藝術之美
歌子戲是唯一發源於臺灣的傳統戲劇,在電視、電影尚未普及的年代,是不可或缺的餘興節目。隨著時代變遷,傳統戲曲融合現代多元的演出方式與舞臺效果,精緻呈現傳統與創新之美。
- 從極地渦旋論析極端氣候威脅
從2013年的冬天開始,美國和日本紛紛傳出驚人的急凍低溫和暴風雪襲擊,新聞報導不斷提到這是極地渦旋在搗亂所致,什麼是極地渦旋?全球氣候失調是否與之相關?對整體生態環境會帶來多大衝擊?身為地球公民的我們絕不能忽視這場攸關生存環境的氣候大戰,趕緊一探究竟吧!
- 臺灣18景觀列世界遺產潛力點
齊柏林的「看見臺灣」紀錄片帶領國人看見這塊土地的美麗與哀愁。臺灣素有美麗之島之稱,除了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多元的歷史文化背景更造就豐富的人文景觀,為此文化部評選出18處具有世界遺產條件的潛力點,盼能與對岸合作申請世界遺產,讓世界看見臺灣!
- 社區營造之火 點亮原民部落
是什麼樣的力量,讓有「黑暗部落」之稱的阿美族達蘭埠部落重獲光明?又是什麼樣的理念,讓花蓮邦查有機農場成為帶動「自然農法」的幕後推手?本文將透過原住民部落工作者的紀錄觀點,帶您一窺化腐朽為神奇的社造成果!
- ㄟ型少子化 國安土石流
民國99年新生兒人數創我國歷史新低。馬英九總統表示此問題須提升至國家安全層級,某些人認為此舉過於小題大作,但學者表示人口問題若不加以重視,國人將後悔莫及。為何學者認為少子化會對我國國家安全造成危機呢?請看下列報導!
- 保留一條美麗的河流
每個漂亮的城市都應該有一條河流,默默承載著居民需求,也肩負調節生態的重任,為城市注入源源不絕的生命力。新北市政府計畫興建秀朗攔河堰工程,破壞河流原始面貌,以致引起社會大眾的質疑。其實人類活動應兼顧自然生態,惟有敬天謝地,尊重環境,才不會受到大自然的反撲!
- 從少子化看稅制改革的必要性
臺灣近年來由於經濟低迷、所得下滑,許多年輕人礙於經濟壓力,而不願生小孩,生育率因而屢創新低,也加深了國內人口負成長的壓力。究竟臺灣低生育率的惡夢何時能過去?面對這些人口問題,政府有哪些方法可以解決?請看以下的深入報導!
- 多元社會的必修課
原住民、外籍配偶、客家人、孕婦、穆斯林都是多元文化社會的一份子。本文透過文化差異的各種實例帶領我們學習以同理心與人相處,多一份人際的相互尊重,社會便少一份猜忌疏離。這不僅是地球村中每個人的成長課題,更落實了未來的社會資源分配與和諧生活。
- 美國大旱災 引爆全球糧食危機
你知道美國牛不吃玉米,改吃糖果了嗎?你知道美國約有18%的民眾買不起他們賴以維生的食物嗎?你知道全球糧價飆升的背後,隱藏了什麼樣的危機嗎?臺灣稻米自給率高達九成,能否因此高枕無憂?不可不知的重要議題,快進來瞧瞧!
- 油電雙漲下的經濟發展、環保與階級矛盾
2012年,政府施行油電雙漲政策,造成物價連翻漲,一般民眾不免發出「什麼都漲,只有薪水沒漲」的怨懟聲浪。調漲基本能源價格究竟是合理反應原物料價格,或是政府的撙節政策?本文透過油電雙漲背後的問題討論,帶您了解經濟政策、能源結構以及工會組織的重要性。
- 臺灣民眾真的關心自然環境嗎?
自然環境對人的意義究竟為何?工業革命至今,人類為滿足經濟生產所需,使得自然資源被大量使用、破壞。關心自然環境,不應只是「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的口號而已,惟有放下私利、身體力行,才能創造自然與身心的幸福泉源。
- 多元文化公民權──差異但平等
為什麼一樣是年過30的單身女性,在美國影集「慾望城市」中可以時尚享樂、對男性品頭論足,但是在臺灣、日本等亞洲地區反而興起「剩女」、「敗犬」之說呢?透過認識多元文化,可以讓我們了解不同族群、性別的文化差異,以排除偏見、尊重彼此的相異之處,讓「剩女」成為「勝女」!
- 社區營造之火 點亮原民部落
是什麼樣的力量,讓有「黑暗部落」之稱的阿美族達蘭埠部落重獲光明?又是什麼樣的理念,讓花蓮邦查有機農場成為帶動「自然農法」的幕後推手?本文將透過原住民部落工作者的紀錄觀點,帶您一窺化腐朽為神奇的社造成果!
- 深耕植樹造林 建構永續環境
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在當今重視永續發展的潮流下,人類漸收起征服之心,學習以謙卑與尊重的姿態與自然共存共榮,邁向永續發展;而最簡單的作法,就是從「種樹」做起!到底「植樹」與「永續發展」之間的關連何在?點進來就知道!
- 推廣生質能源 邁向低碳社區
隨著環境過度開發,地球資源逐漸消耗殆盡,世界各國開始重視「永續經營」的概念,就在這波潮流下,新興的生質能源受到青睞。生質能源不僅環保、低汙染,且可永續利用;對於能源仰賴進口的臺灣來說,發展生質能源更是勢在必行。究竟「化腐朽為能源」的生質能源是什麼?點進來就知道!
- 從少子化看稅制改革的必要性
臺灣近年來由於經濟低迷、所得下滑,許多年輕人礙於經濟壓力,而不願生小孩,生育率因而屢創新低,也加深了國內人口負成長的壓力。究竟臺灣低生育率的惡夢何時能過去?面對這些人口問題,政府有哪些方法可以解決?請看以下的深入報導!
- 全球共創低碳永續家園願景 臺灣同步跟進
面對全球氣候的急遽變遷,世界各國紛紛推動生態、健康或綠色城市,「低碳永續家園」無疑成為國際熱門議題,臺灣也未自外於這波浪潮,如政府與民間即攜手合作,努力推動「低碳家園」;此外,借鑑美國「永續社區」計畫的成功經驗,也可加快落實環境保護的腳步。想進一步了解該如何實現「低碳」與「永續」的願景嗎?點進來就知道!
- 省思國內貧窮議題
曾幾何時,臺灣政府與政治人物看待事情愈來愈「量化」,尤其在經濟數據上刻意的操弄,使原本客觀數據指標逐漸失真。近年貧窮線議題沸沸揚揚,但爭論背後卻淪為意識型態的拉扯,仍未提出貧窮的解決方法,究竟政府及社會應如何定義臺灣貧窮問題及成因?解決之道又是什麼呢?請看以下評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