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國家主要海上反潛巡邏機

 

 

前言

  東亞地區大都是濱海國家,有些國家甚至是由星羅棋布的島嶼組成,所以各國軍方更加重視海上巡邏、偵監,或反制敵人的海上艦艇及海下潛艦等戰備工作。國防經費充裕的國家,經常利用運輸機改裝成飛機,並配備專業的反潛巡邏機搭配艦艇,以立體化方式,由空中進行海上巡邏、反潛等任務。

以下,本文將為您深入介紹配有海上反潛巡邏機隊的東亞國家。

一、印尼CN235-220MPA

(一)採購背景:印尼領土內有不少島嶼,為了海域偵巡,曾將澳製遊牧民族式(Nomad)輕型飛機改裝為巡邏機。1981年,印尼航太公司(IAe,原IPTN公司)與西班牙CASA公司合作研發CN235系列螺旋槳運輸機後,便衍生出海上巡邏型(MPA)的想法。

因應印尼軍方於1987年提出的6架海上巡邏機採購需求,印尼航太公司曾於1989年12月改裝1架CN235原型機為CN235MPA原型機,機上配備包括AN/APS-504(V)5型搜索雷達、TICM熱影像偵測儀、天空守衛(Sky Guardian)300型電戰系統等,但印尼軍方最終並未採購。

1996年6月,印尼空軍終於正式採購3架CN235型海上巡邏機,構型為印尼航太公司最新的CN235-220MPA型,不僅可保護專屬經濟海域(EEZ)、護漁、海上污染監控、搜救、海上反恐,更可執行反艦、反潛作戰等戰備任務。

(二)配備及性能: CN235-220MPA型由CN235-220型螺旋槳運輸機研改而成,機體全長21.4公尺,翼展25.8公尺,高8.2公尺,最大起飛重量16,650公斤。其機翼採高單翼設計,鼻輪及縱列的兩組主起落架,均配備單輪。另外還具備短場起降特性的CT7-9C型螺旋槳發動機,每具出力1,870馬力,搭配漢米頓標準公司(Hamilton)的HS14 RF-21型4葉螺旋槳,作戰半徑185公里,續航力8~10小時。

(三)目前發展:第1架CN235-220MPA型機自2007年開始測試,預計於2010年交機,未來3架將配屬印尼空軍第二、五中隊,印尼海軍也計劃採購6架CN235-220MPA型,還將在每邊機翼下增加3個掛載點,以攜掛2枚AM-39型飛魚(Exocet)反艦飛彈或Mk46型反潛魚雷,預計配屬於海上偵察中隊。

點選圖片可以看到大張的圖片和圖說!

印尼CN235-220MPA型海上反潛巡邏機

印尼航太公司的首架CN235MPA型海上巡邏機,作戰半徑185公里,續航力810小時

二、新加坡福克50型海上執法者二式

(一)採購背景:新加坡為汰換老舊的英製天車式(Skyvan)飛機,以控管馬來半島最南端的重要海域,故向荷蘭福克公司(Fokker,已破產)採購5架福克50型海上執法者二式(Maritime Enforcer Mk2)海上巡邏機。

(二)配備及性能:海上執法者二式由福克50型客機改良而來,第1架改裝的原型機於1992年12月首次試飛成功,機體全長25.2公尺,翼展29公尺,空重14,796公斤,最大起飛重量21,545公斤。

機上配備2具普懷公司(P&W)的PW125B型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巡航速率為每小時480公里,最大航程6,820公里,實用升限7,620公尺。

福克50型海上執法者二式的機腹裝有1具德州儀器公司(TI)的AN/APS-134(V)7型搜索雷達,此外還配備磁異偵測器、前視紅外線偵測儀,以及聲納浮標等。機體兩側各有1處掛載點,機翼下則各有3處掛載點,可攜掛反潛魚雷、魚叉反艦飛彈等。

(三)目前發展: 1994年9月起,星國開始換裝福克50型海上執法者二式,並成為該型海上巡邏機的唯一用戶。全部5架於1995年9月13日成軍,目前配屬新加坡空軍第一二一中隊,駐防樟宜基地(Changi)。

三、泰國福克27-200型海上執法者式、P-3T型反潛機

(一)福克27-200型海上執法者式

1.背景:泰國位處中南半島,雖然軍方武器來源複雜,但海軍仍建立起一支頗具規模的航空兵力。泰國海軍的第一聯隊第一二中隊,便配有3架福克公司的福克27-200型海上執法者式(Maritime Enforcer)海上巡邏機。

2.配備及性能:海上執法者式的機體全長23.5公尺,翼展29公尺,最大起飛重量20,820公斤,配備2具勞斯萊斯公司的Dart Mk5367R型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每具出力2,320馬力,續航力約10小時。

福克27型海上巡邏機腹裝有1具利頓公司(Litton)的AN/APS-504(V)2型搜索雷達,編制機組員為6名,機體側面及機翼下並設有掛載點,可攜掛魚雷、深水炸彈、火箭莢艙等。

3.目前發展:1985年1月8日,其中1架已因降落失敗而損毀於曼谷機場。

(二)P-3T型反潛機

1.採購背景:1988年,泰國軍方曾考慮向美國採購P-3型反潛巡邏機,但遲至1993年底才簽約。1994年1月,泰國接收2架美國海軍除役封存的P-3A型機,但僅作為地面訓練用機。

2.配備及性能:隨後泰國再從美國挑選3架封存的P-3A型進行改良,其中2架成為P-3T型反潛機,機上配備AN/APS-80B型搜索雷達、AN/AAS-36型前視紅外線偵測系統、AWG-19型魚叉飛彈控制系統,以及AN/AQA-7型音響處理系統、AN/ARN-118型戰術導航儀等。

3.目前發展:1995年2月,泰國海軍正式接收P-3T型,目前同樣配屬第一聯隊第一二中隊,駐防烏打拋基地。

四、日本P3C型獵戶座式海上巡邏機

(一)採購背景:日本為島國,且冷戰曾受前蘇聯水下威脅,所以格外重視海上反潛巡邏兵力。為了汰換老舊的S-2F、P2V型反潛機,日本海上自衛隊(JMSDF)於1977年8月24日決定,採用洛馬公司(LM)的P-3C型獵戶座式(Orion)作為下一代海上巡邏機。海自最初僅採購45架,後來增加至101架,日本川崎重工公司(KHI)並於1978年獲得授權生產,其生產的構型包括P-3C升級二點五型(UⅡ.5)、升級三型(UⅢ)及升級三+型(UⅢ+)。

(二)配備及性能:P-3C型的機體全長35.6公尺,翼展30.4公尺,高10.3公尺,最大起飛重量63,400公斤,配備4具艾利森公司(Allison)的T56-A-14型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每具出力4,600馬力,最大飛行速率每小時745公里,航程4,400公里,實用升限8,600公尺。獵戶座式的酬載量9,072公斤,機腹彈艙及翼下掛架可掛載魚叉反艦飛彈、小牛空對地飛彈、魚雷、深水炸彈等。駕駛艙計有3名飛行組員,機艙中則可搭載8~16名機組員。

P-3C升級二點五型的機上裝備,包括AN/APS-115B型搜索雷達、AN/ASQ-81(V)型磁異偵測器、AN/AAS-36型前視紅外線偵測系統、AN/ALQ-78型電子支援系統,以及AN/AAQ-7型定向頻率分析紀錄儀(DIFAR)、AN/ARS-3型聲納浮標參考系統、AN/ASQ-114(V)型中央處理系統等。

自第70架起,P-3C型獵戶座式的機上配備相當於美軍P-3C升級三型標準,其主要換裝AN/UYS-1型Proteus單一先進訊號處理器(SASP),並加裝衛星通訊系統(SATCOM)。全日本全部的獵戶座式都已陸續改良為P-3C型升級三型,機上配備HLR-109型被動偵測系統、CP-2004(J)型戰術資訊處理系統、AN/UYS-1(V)型音響處理系統、AN/ARS-5型聲納浮標參考系統、AN/ARR-78(V)1型聲納浮標接收系統,AN/AAR-47型飛彈接近警告裝置,以及LTN-73型慣性導航系統、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等。

(三)目前發展:海上自衛隊配有P-3C型的單位頗多。1983年3月30日,第一個配備P-3C型的第四航空群第六航空隊(VP-6)成立,駐防厚木基地(Atsugi),負責機種換裝訓練。1984年5月10日,同樣駐防厚木基地的第四航空群第三航空隊(VP-3)開始換裝P-3C型。

2008年3月26日,海上自衛隊大幅改編航空部隊,P-3C型單位整併為鹿屋基地的第一航空群第一航空隊、八戶基地的第二航空群第二航空隊、厚木基地的第四航空群第三航空隊,以及那霸基地的第五航空群第五航空隊。

五、南韓P-3C升級三+型

(一)採購背景:在朝鮮半島上,南韓必須直接面對北韓武力威脅,其為汰換老舊的S-2E型反潛機,1990年12月向美國採購8架P-3C升級三+型,這也是洛馬公司關閉生產線前製造的最後一批獵戶座式。

(二)配備及性能:P-3C升級三+型配備AN/APS-134型逆合成孔徑搜索雷達、AN/AAS-36型前視紅外線偵測系統、AN/ALR-66V3型電戰系統,以及ASQ-212型中央處理系統,並搭配Unisys公司的CP-2044型戰術電腦等,具備發射AGM-84型魚叉反艦飛彈的能力。

南韓的第1P-3C型於19941212日首次試飛成功,19954月交機;同年底運交全部8架反潛機。為增強空中反潛戰力,南韓於2004年增購9架美軍除役封存的P-3B型,同樣改良至升級三+型標準,於2006年運交完畢。

(三)目前發展:目前南韓海軍的P-3C型反潛機,分別配屬第六十一大隊的第六一三中隊,駐防浦項基地,以及同大隊的第六一五中隊,駐防濟洲島基地。

點選圖片可以看到大張的圖片和圖說!

南韓P-3C升級三+型海上反潛巡邏機

南韓海軍為增強空中反潛戰力,配備有P-3C升級三+型海上反潛巡邏機


 

BACK

 

BACK

圖文:宋玉寧/青年日報981225 7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