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軍種、跨兵種、跨單位

快速導覽漢光演習

 

 

一、漢光演習的發展史

一年一度的國防盛事──漢光演習,前身為國軍與美軍顧問團的「中美聯合軍事演習」,參與成員包括國軍現役軍人與預備役、美國海軍艦隊與美軍顧問團。國軍成立南北軍團,以「反攻大陸」攻擊型態為目標,進行全國「師對抗」。

1979年中美斷交,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廢止,每年舉行的聯合軍演便隨之取消。同年,國軍首次單獨進行全國性作戰演習作為因應,以「漢陽演習」為代號,循例每年舉行。

1981年擴大漢陽演習規模,演習型態從攻擊轉為防禦。

1984年,漢陽演習更名為「漢光」演習,擷取「大漢光復」之意。演習性質從「攻擊師對抗」改為「全國性實兵防衛作戰演習」。

二、解讀「演」與「習」 

除演習性質,也兼具火力展示。公開的演習有「能而示之不能」或「不能而示之能」之意;非公開的前置作業電腦輔助指揮所演習(電腦兵推)和部分實兵演練,才是真正的作戰驗證。

電腦兵推是將相關政治情勢、敵情狀況、人事、編裝、後勤、天候、地形因素等想定參數資料輸入電腦,由擔任攻擊軍(紅軍)、防衛軍(藍軍)的雙方在不同的操演室進行操作、對抗。特點在於了解作戰進程與時序、戰術素養磨練、精進指參作業、預知戰損狀況,經電腦運算、比對、研判、分析,模擬實戰環境與狀態,因應不同因素的計畫運用,搭配邏輯和數學分析,演練並尋求在想定條件下的行動策略,獲得真實的結果與參數資料,驗證雙方的用兵與作戰計畫是否適宜,以利後續國防政策擬定和建軍發展的修正參考。在兵推期間所發生的各種不確定問題,均可藉由實兵演練時驗證。

實兵演練方面,除火力展示外,也驗證關鍵武器的效能是否維持得當、功能是否精準發揮。為避免經由演習讓對岸探知武器參數,國軍的新型武器並不會每年都參與實彈操演。

三、漢光演習的重要意義 

戰場上的人員、天候、地形、海象、武器效能、指管系統協調等變數,若不經國軍官兵、武器裝備、火力射擊等模擬演練,難以得知作戰計畫的弊端與可行性。透過例行的「漢光演習」軍事演訓,可降低不確定因素影響戰力的發揮,盡早發現問題、改善,也藉此展現堅強的國防戰力,警示中國大陸當局切勿輕忽犯臺後果,讓美國與其他友邦更加重視臺海安定。

漢光演習除驗證作戰計畫可行性的軍事目的外,軍方尚須兼顧如何適切透過媒體向國人展現面臨敵人威脅時,國軍忠於職守,保疆衛土的堅毅決心與應戰實力,讓民眾了解並支持國防。但若發生臺海戰事,不會以公開的演習模式應戰。

點選圖片可以看到大張的圖片和圖說!

漢光39號演習展現強大軍容

IDF經國號戰機快速轉場保存戰力

官兵以干擾槍干擾敵無人機

M60A3戰車向海上目標區射擊

反裝甲部隊射擊標槍飛彈

CM34裝步戰鬥車搭載官兵攻擊登陸敵軍

守備部隊採步戰協同方式向敵軍反擊

圖:軍聞社

 


 

1  IDF經國號戰機快速轉場保存戰力

BACK

 

2  官兵以干擾槍干擾敵無人機

BACK

 

3  M60A3戰車向海上目標區射擊

BACK

 

4  反裝甲部隊射擊標槍飛彈

BACK

 

5  CM34裝步戰鬥車搭載官兵攻擊登陸敵軍

BACK

 

6  守備部隊採步戰協同方式向敵軍反擊

BACK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