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新聞專區
新聞專區
  最新消息
 
日 期 標 題
 

2021-09-29

【異體成型】

認識文學改編(劇場、影視)作品的四條路徑(二)

原著vs改編:如何相愛不相礙

劉梓潔對談鍾旻瑞

文/劉承欣    

 

講座名稱:為愛改編--從文學到影視的文學文本前進之路

時間:9/4(六)2:30-4:30  PM

地點: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空總C-LAB)(台北市建國南路一段177號)

與談人:劉梓潔、鍾旻瑞

 

《幼獅文藝》主辦「異體成型」系列講座第二場,邀請到同為作家和影視編導的劉梓潔和鍾旻瑞,談談他們印象深刻的改編作品,分享文學與影視轉換之間,值得參考的做法。

講座當天,午後忽然有雨,聽眾們聚集在空總的「聯合餐廳展演空間灰盒子」,似近又遠的雨聲彷彿溫柔的屏障,暫時阻隔了世事紛擾,讓人能安靜聆聽,兩位講者對於文學改編的心裡話。

 

改編與原著之間的距離

談到文學改編,常見的爭論是影視化是否忠於原作?對此,劉梓潔以李安的《斷背山》和是枝裕和的《幻之光》為例,指出這兩部電影作品都很適合拿原著和影視改編來做對照。就《斷背山》來說,她認為原著用蹲田野的方式去寫作,用字精煉,刀過不見血。對人物毫不留情,又處處留情。而李安的改編,對原作幾乎做到一比一的還原,甚至為了準確地呈現書中某句話的情境,動員龐大的製作,有一種對原著的尊重和體貼。

鍾旻瑞也贊同《斷背山》的原著本身就寫得很精準,這種讓人聯想到小朋友在玩的連連看圖像的點對點寫法,留有許多空隙讓讀者去填補,拼出故事,也給編劇很大的空間去填補血肉。李安的確處理得很好,電影中有個橋段是兩位男主角原本在山中過著烏托邦式的生活,後來被雇主發現戀情──片中沒有設計太戲劇化的劇情,只安排老闆用望遠鏡一看。一個簡單的鏡頭,就已讓觀眾知曉,那之後兩人的生活已不復往日寧靜。

李安的《斷背山》是兩位講者都認可、相當忠於原作的改編。然而,他們也認為忠於原著,不總是好的,有時也會有反效果。例如,劉梓潔提到許鞍華拍《傾城之戀》,非常忠於原著,盡可能把小說的意象都拍攝出來。但小說的意象有些是心境的形容,未經轉化直接搬到電影中,反而不易讓觀眾產生共鳴。

鍾旻瑞也提到《挪威的森林》電影版與此相類,雖然盡可能還原小說描述,成果卻不如預期。但身為村上迷,同時也寫劇本,他不會太過苛責這樣的作品,因為知曉其中難處。畢竟原著已是經典,眾人心中對角色的形象會有既定的印象。

如果忠於原作不一定是最好選擇,不完全忠於原作的改編,是否也可能有說服力?……

 

 

劉梓潔,一九八○年年生,彰化人。台灣師大社教系新聞組畢業,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肄業。曾任《誠品好讀》編輯、琉璃工房文案、中國時報開卷周報記者。

二○○三年,以〈失明〉獲得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二○○六年以〈父後七日〉榮獲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並擔任同名電影編導,於二○一○年贏得台北電影節最佳編劇與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近年並跨足電視,擔任《徵婚啟事》、《滾石愛情故事》編劇統籌。

著有散文集《父後七日》、《此時此地》、《愛寫》,短篇小說集《親愛的小孩》、《遇見》,長篇小說《真的》、《外面的世界》、《自由遊戲》、《希望你也在這裡》等。現為專職作家、編劇。

劉梓潔臉書專頁:www.facebook.com/eessayliu

 

鍾旻瑞,一九九三年生,台北人,政大廣電系畢業,現就讀北藝大文學跨域研究所。曾獲台北文學獎、台積電學生青年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等。〈泳池〉榮獲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為歷屆最年輕得主,目前從事編劇、導演等影視工作。著有小說集《觀看流星的正確方式》。

 

地址:10045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66-1號3樓  電話: (02)23112832  傳真: (02)23115368  E-mail:customer@youth.com.tw
本網頁最佳解析度 1024X768    版權所有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