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書 名 |
快樂上學趣 |
作 者 |
|
繪 圖 |
楊麗玲 |
書 號 |
984109 |
I S B N |
|
條 碼 |
9789575745578 |
開 本 |
|
頁 數 |
|
類 別 |
散文 |
適讀索引 |
國小中年級, 國小高年級, 品格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 社會學習, |
出版日期 |
2005-06-01 |
得獎紀錄 |
文化部中小學生優良讀物推介, |
|
|
 |
|
|
|
這個作者在學校念的書是心理學和衛生教育,在學校以外念的書那可就包羅萬象啦!生了兩個孩子,自己滿意得不得了,人前人後地誇。在好幾所大學開過「兩性關係」、「親職教育」這類的課程,還提供「售後服務」,總有同學課後會來問自己的問題。喜歡跟年輕人打成一片,然後被女兒取笑:「裝年輕!」出版過二十幾種書,像《老師,下課了》、《同學,上課囉》、《新戀愛世代》等,得獎紀錄可是很輝煌呢。最大的心願是:寫出叫好又叫座的書。 |
|
|
在這本《快樂上學趣》的書中,作者以一個國小四年級、父母離婚與媽媽同住的女孩江文麗為主角,以不同性別議題為切入點,描述她學校與家庭生活的種種面向。光是主角的選取,就可看出作者的用心,過去許多兒童故事或青少年小說,其中主角經常是男孩,很少人觀照到小女孩的成長。本書以女兒和媽媽為主軸,讓她們不再是男性社會的配角而能成為主角,呈現她們自主自在的生活,就是一個極具巧思的設計。
【目錄】 1主角出場 2誰才是爸媽的心肝寶貝 3一個很特別的同學 4誰是娘娘腔? 5小小聯合國 6可不可以帶手機? 7去棒球場看球賽 8不要動我的東西 9我愛做功課 10可怕的事情 11跟爸爸見面的那個周末 12一個不快樂的同學 13誰愛打躲避球? 14十人十一腳 15安親班 16風紀股長人緣差 17睡衣生日會 18陪伴我長大 19鄉土語言演講比賽 20誰有權力打小孩? 21投稿記 22哈哈哈!男生愛女生! 23我當選了模範生 24是誰在打鼾? 25超愛漫畫書 26不要在走廊上奔跑 27我們班的網路大王 28營養午餐 29誰在說髒話? 30讓所有的小孩都快樂
|
|
|
推薦序】 性別多元,快樂成長/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長◎蘇芊玲 不久前,因為朋友的大力推薦,去看了紀錄片《翻滾吧,男孩》。這個影片紀錄一位曾經的體操國手返回宜蘭母校擔任教練,訓練七個國小一年級小男生體操運動的故事。就如推薦者說的,這部片子「沒有華麗的鋪陳、沒有滄桑的掩飾,以一種接近殘忍的清新,告訴你,是有人這麼用力的活得很快樂。這一部電影真的讓你能以一種心疼的頻率,發現活在這座島嶼上的幸福。」透過影像的紀錄與放映,得知在台灣的各個角落有生活得這麼踏實、這麼質樸的人,真令人感動欣慰--無論是年輕的教練、七個小男孩和他們的父母師長,以及為教練哥哥做紀錄的導演弟弟等等。 感動之餘,中「性別平等」之毒已深(好聽的說法是深具「性別敏感度」)的我,還是免不了浮現幾個與性別有關的想法:在國小校園中,有一個年輕的教練認真帶著小男孩體驗辛苦卻迷人的體操世界,同年齡的小女孩,是否也有人同樣認真對待她們?這個教練,很年輕時即在體操比賽中嶄露頭角,後來自承曾經迷失過幾年,每天無所事事,打混幹架,直到回到母校,將一身絕活傳承給小小學弟,才重拾生命的重心。曾經迷失的女孩們,也能擁有這樣「回頭是岸」的機會嗎?還有,近幾年來,許多人正在認真推動的「性別平等教育」,能不能也透過如同這部片子一樣的方式,讓男女老少都輕鬆觀賞,在明快的節奏、不斷的笑聲中,感受其中的深刻意涵? 就在這個當口,我讀到了王瑞琪的這一本《快樂上學趣》,它回應了我的期待。 在台灣,雖然在八○年代初已出現組織性的婦女團體,有計畫的在推動兩性平等的社會,一九八五年台灣大學也成立了婦女研究室,開始在大學校園中開設相關課程和研究,而一九八八年婦女新知基金會也特別檢視中小學教科書內容中,處處存在的兩性不平等的問題,並提出「落實兩性/性別平等教育」的呼籲,但這個議題卻直到一九九七年教育部成立「兩性/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之後,才真正進入到中小學校園。 七、八年來,透過許多人的努力,雖已累積了不少成果,但推動性別平等,最重要的是改變長久以來人們已根深蒂固的許多觀念和行為,這個目標當然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間達成。性別平等觀念,不僅要普及,更要深化,更重要的是,怎麼用親近、親切的方式,讓人們了解這是一個跟她/他們的生活與生命密切相關的議題,不僅要讓她/他們感動,也能真心願意改變?而如果性別平等是一個必須從小札根的工作,我們如何跟小朋友們分享其中種種? 王瑞琪正是一個認真思考此事、並付諸行動的人。 在這一本《快樂上學趣》的書中,瑞琪以一個國小四年級、父母離婚與媽媽同住的女孩江文麗為主角,以不同性別議題為切入點,描述她學校與家庭生活的種種面向。光是主角的選取,就可看出作者的用心,過去許多兒童故事或青少年小說,其中主角經常是男孩,很少人觀照到小女孩的成長。本書以女兒和媽媽為主軸,讓她們不再是男性社會的配角而能成為主角,呈現她們自主自在的生活,就是一個極具巧思的設計。 這本書涵括的議題十分多元,性別議題當然是最重要的主題,占有最大篇幅,但一個四年級小朋友的生活,還有許多其他的面向,它們也都同時被呈現出來。其實可以這樣說,性別是我們每一個人的重要身分和生活經驗,從小我們如何被對待,如何與他人互動,性別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而其他許多面向,無論是生理的變化、身體的形象、上網、看漫畫、做家事、做運動等等,也都與性別有關,可以從性別角度多多去了解。本書將性別議題既獨立又融合的呈現方式,十分寫實、並深具啟發性,可以提供給許多老師與家長從事性別教育時的參考。 衷心期盼這麼一本易讀、親切、有意義的書,也能像《翻滾吧,男孩》這部影片一樣,讓大人小孩都愛不釋手,在輕鬆溫馨的閱讀過程中,性別平等多元的種子已悄然灑播在每一個人的心中。
【自序】 差不多半年前,跟幼獅公司的兩位資深編輯談到寫作計畫,我們發現,國內的小學生能夠閱讀的故事書很少,漫畫和翻譯的大部頭小說竟然成了孩子們主要的精神食糧。「為國小學生寫一本書」因此非常有意義。正好我有兩個小外甥就在這個年齡,我很願意為他們做這件事。 開始構思之後,這本書漸漸成形:我的構想其實就是講故事,有固定的人物,也有臨時出場的客串角色;以國小學生的生活為藍圖,描述發生在孩子身邊的趣事。每一篇都可以成為一個獨立的故事,但各篇串起來,主角和配角的個性、特徵都會漸漸浮現。故事的主人翁功課不見得很棒,但頭腦很靈活、點子很多,人緣也很好;其他的角色則會有一些不同的特質,這些特質並沒有所謂的「好」或「壞」。我希望這樣的安排可以凸顯孩子們擁有多元的個性和能力,父母師長要做的就是學習去欣賞、接納。 一路寫下來,本來預定要探討的主題在我的清單上一直不斷的增加,最後斟酌了又斟酌,才剩下這些:學業、成長發育、人際關係、師生關係、親子關係、兩性問題、安親班、體育競賽、家政課、上網、漫畫書、球類運動、父母吵架、單親家庭、早熟、隱私、家庭暴力、手足爭寵、公平、耍酷、體型歧視、性別多元觀點、性侵害防治等等。我很貪心,希望能跟孩子們多聊一點,但另一方面也在極力克制,知道話不宜多,盡量精簡一些,孩子們反而容易接受。我想,書中許多主題都只是點到為止,需要用心的父母或老師再加以延伸。我的工作就是,盡量把故事寫得好看一點,讓孩子們自己就很願意看。 說真的,以我的年齡要去揣摩國小中高年級的孩子心裡在想些什麼,還真不是普通的「難」!因為要以小學生的口吻寫作,我不能使用太過艱深的詞語,這是書寫時最辛苦的地方。我要說的是:我已經盡力了。這是我獻給孩子們的心意,希望你會喜歡! 獻給我摯愛的外甥: 北新國小的尼默桑德、尼默安德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