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書 名 |
逍遙自在的人生:莊子賞析 |
作 者 |
|
繪 圖 |
|
書 號 |
916068 |
I S B N |
|
條 碼 |
9789575743642 |
開 本 |
|
頁 數 |
|
類 別 |
國語文 |
適讀索引 |
國、高中, 語文學習, |
出版日期 |
2001-11-01 |
得獎紀錄 |
「好書大家讀」好書推薦, |
|
|
 |
|
|
|
傅佩榮,輔大哲學系、台大哲學研究所畢業,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台大哲學系、哲學研究所主任、比利時魯汶大學與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現任台大哲學系教授。著有《EQ!命運?贏家。》、《少年維持不煩惱》、《洋溢美感的人生》、《名言中的智慧》、《新世紀的心靈安頓》(以上均為幼獅出版)等七十餘種。 |
|
|
人生,總是苦多於樂嗎? 人生,總有揮之不去的煩惱嗎? 就讓中國首席幽默大師──莊子, 藉由一則則有趣而寓意深遠的小故事, 和你分享他長保瀟灑自在的生活哲學吧! 本書由《莊子》精選出五十三則故事,分為四部分: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提升人生的修養境界、怡然自得的處世哲學、凌忽世俗的標竿之外。 希望讀者藉由這些幽默而富含哲理的小故事中,體會出莊子委於自然的生命觀及瀟灑自適的人生觀,讓自己的生活更加逍遙自在,邁向更真、更善、更美的人生境界。
|
|
|
我們早已聽過「道家」之名,卻不清楚它在說些什麼。老子與莊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正如孔子與孟子代表儒家一樣。不過,老子是「神龍見首不見尾」,身分很難確定,作品充滿玄思,先是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就讓人傷透腦筋。莊子則是「語不驚人死不休」,一開口就是「不知其幾千里也」,簡直是在打擊我們的想像力。 令人驚訝的是,一談到中華文化,道家居然可以面對儒家,若非並駕齊驅,就是分庭抗禮,甚至形同「一陰一陽」的互動,再架構為一幅相反相成的太極圖。換句話說,要想理解中華文化或華人性格,不能只懂儒家而不學道家。問題在於:如何學習比較恰當? 一位台大學生向我訴說他姊姊的遭遇,案情很簡單也很複雜。他姊姊在國中三年級時,自己找了一本《莊子》來念,念完之後決定放棄高中聯考。老師與父母聯手勸她,說盡各種道理,卻無法扭轉她的心意。她以自己一知半解的莊子思想作為擋箭牌,周圍的師長與親友居然束手無策。莊子真的這麼厲害嗎?莊子如果活在今天,會勸同學放棄升學嗎?放棄之後又該如何面對人生呢? 我敘述這則軼事,是要強調「學習」的重要:一方面,要學習正確的知識內容;另一方面,要以正確的方式去學習。所謂「正確的」知識,首先要避免斷章取義,譬如聽到莊子嘲笑別人熱中名利及貪生怕死,就立刻跟著憤世嫉俗或醉生夢死。其次,必須考慮這種知識本身如何自圓其說,又如何可以落實於真實人生。所謂「正確的」方式,具體而言就是向專家學習。既然「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我們何必自行摸索或閉門造車?學術是天下之公器,只要認真學習,必定事半功倍。 青少年朋友平日課業繁忙,又不能免於開放社會中的人生問題紛至沓來,因此對於號稱充滿「智慧」的莊子思想,必有極深的求知意願。有鑑於此,筆者特地由《莊子》的三十三篇,十餘萬言中,挑選五十三則材料,解析其中的哲理。這些故事或寓言是莊子所虛構的,但是其中包含了更深刻的意義。這裡很適合借用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對詩的評價來描述莊子的作品。亞氏說:「詩比歷史更富哲理也更為深刻,因為它所呈現的是普遍的事物,而歷史所呈現的是個別的事物。」 莊子,姓莊,名周,生年約在西元前三七○年至二八○年之間。那是個動盪不安、戰亂頻仍的戰國時代,也是傳統秩序與價值系統面臨崩解與重建的危機關頭。莊子在深度煩惱中,洞察了人生智慧。「道」是究竟真實,宇宙萬物(當然連人在內)是源之於道,又將回歸於道的。因此,由「道」的觀點看待人生,只會有覺悟的喜悅,而不會有情緒的波動了。莊子可以活在當下,也十分珍惜他所擁有的一切──在物質上極度窮困,並不妨礙他在心靈中無比充實。 就從這種體認出發,本書分為四輯:一,「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從魚的快樂到庖丁解牛,無不彰顯萬物相通的理趣。二,「提升人生的修養境界」,從呆若木雞到鼓盆而歌,其間亦有循序漸進的不同階段。三,「怡然自得的處世哲學」,從黏蟬老人到得意忘言,每一則故事都發人深省。四,「凌乎世俗的標竿之外」,從誰是美女到大鵬南飛,展現了心靈的超升潛力。合而言之,這就是逍遙自在的人生。即使無法立刻體認這樣的意境,也可以在閱讀每一則短文時發出會心的微笑。 本書之編成,在白話譯文方面參考較多的黃明堅小姐的譯本(主編版)。至於內容分輯及排列順序,則要感謝幼獅公司鄭靜儀小姐的費心。莊子思想非常豐富,我這本小書只是個引線,希望年輕朋友可以輕輕鬆鬆學莊子,有一個正確而安全的開始,將來再努力自行一探寶山。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