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書 名 |
珍玩雕刻鼻煙壺 |
作 者 |
|
繪 圖 |
|
書 號 |
990018 |
I S B N |
|
條 碼 |
9789575304669 |
開 本 |
|
頁 數 |
|
類 別 |
藝術 |
適讀索引 |
一般大眾, 藝術人文, |
出版日期 |
1993-12-01 |
得獎紀錄 |
|
|
|
 |
|
|
|
楊伯達,原名希善。一九二七年生,祖籍山東省蓬萊縣。 一九五六年至今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工作,曾任美術史部副主任、陳列部主任、副院長。現任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並任中國大陸「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中國文物學會常務理事、玉器研究會會長、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榮譽顧問、香港徐氏藝術館顧問。 著有《埋◎◎中國石佛的研究》(日本《東京美術》出版);與美國翁萬戈共同主編《故宮博物院》(已出英、意、德等三種文字版);主編《中國美術全集》的《玉器》、《金銀、玻璃、琺瑯器》、《元明清雕塑》等三冊;還擔任《明清繪畫》(共六冊)顧問。 目前擔任《中國玉器大全》編委會主任、《隋唐宋元明》冊主編。 |
|
|
本書的選材以其珍玩價值為首要標準,而宮廷製品在這方面占有很大的優勢,故本書以清宮舊藏鼻煙壺和珍玩雕刻為基本資料,以內廷檔案、《御製詩》為主要依據,按器物製成年代的次序進行敘述,並參酌吟各家的正確見解對遴選的各件文物進行分析評介,褒其優而不隱其弊,既不盲目頌揚,亦不過分苛求,力求做出公正評價,以供鑒賞家和收藏家參考。這是拙作付梓之前要向尊敬的各位讀者說明的一點企願,至於這個願望能否實現,還有待廣大讀者朋友們去評說,並請研究與收藏鼻煙壺和珍玩雕刻的諸位方家學者不吝賜教。
【目錄】 緒言 竹刻清玩 木雕雅玩 牙雕珍玩 犀角雕刻珍玩 玉雕珍玩 緒言 鼻煙壺的問世 鼻煙壺的發展 鼻煙壺的繁榮 鼻煙壺的衰落 鼻煙壺的餘暉
|
|
|
【總序】 中國是世界古文明國家之一,悠久的歷史、遼闊的土地和豐饒的物產,以及不同民族多樣的文人景觀,交織出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也留下了無數的珍貴資產。其中最令人目眩神馳的各種古文物,不但早已在人類藝術史上大放異彩,它們所蘊涵的先民智慧,更是令人贊歎不已;睹之怎能不令人油然而生歷史情懷? 然而隨著社會型態與生活方式的急遽變遷,國人卻已逐漸忘卻先民締造的優雅文化。是由於時空的阻隔?還是由於無從認識、了解而產生的漠視與輕視呢?經過不斷的思索,我們終於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從沒有人配合著現代人的環境與生活,以淺明易解的方式,正確而完整地把中華文化的精髓傳達給廣大的群眾。也鮮有人告訴我們只要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感受藝術,任何人都具有感受美的天賦,都能培養出品賞藝術的能力,就像先民一樣,以平凡素樸的心,自然就能渾然天成的創造出精巧無比的藝術品,也能無礙的享受藝術所帶來的喜悅。雖說藝術並非生存所必須,然而,少了它,整個歷史文化將呈現一片死寂與空白,個人生活也將因之單調無趣。基於此,身為炎黃子孫且從事文化工作的我們,自應責無旁貸的負起這傳承歷史與美化人生的文化使命。我們也深深體會到從時代洪爐中所淬鍊出的人,要有建設時代、開創新局的抱負;從社會的賜與中成長茁壯的人,當具關懷文化、回饋人群的心願。因此,我們精心策畫了「中華古文物鑑藏系列」,結合了海內外古文物方面最權威的專家共同撰寫,除了幫助讀者培養品賞古文物的素養,增加精緻生活的素質外,也提供文物收藏者作為鑑別參考之用,當然,這更是展現中國人高深智慧與追求真、善、美的一大創舉。 做為一個文化機構,幼獅公司的一貫目標即是「以服務散播書香,以書香美化社會」。我們衷心希望這套「中華古文物鑑藏系列」,能為現代人開啟一扇認識歷史的大門,引領讀者步入泱泱華夏的文化殿堂。 【序】 《珍玩雕刻.鼻煙壺》一書承蒙幼獅文化事業公司編印出版,即將與廣大讀者見面了。 此書乃應劉良佑先生之約,根據既定的編輯計畫,由鼻煙壺與珍玩雕刻兩個不同的美術門類的文圖合編而成,若從其功能、材料與工藝等角度來觀察,兩者之間鮮有關係,但是,在當今社會裡,鼻煙壺與珍玩雕刻均已成為精緻珍貴的文物,為世人摩挲把玩而加以寶愛,這或許是兩者合冊並論的緣由罷! 本書的選材以其珍玩價值為首要標準,而宮廷製品在這方面占有很大的優勢,故本書以清宮舊藏鼻煙壺和珍玩雕刻為基本資料,以內廷檔案、《御製詩》為主要依據,按器物製成年代的次序進行敘述,並參酌吟各家的正確見解對遴選的各件文物進行分析評介,褒其優而不隱其弊,既不盲目頌揚,亦不過分苛求,力求做出公正評價,以供鑒賞家和收藏家參考。這是拙作付梓之前要向尊敬的各位讀者說明的一點企願,至於這個願望能否實現,還有待廣大讀者朋友們去評說,並請研究與收藏鼻煙壺和珍玩雕刻的諸位方家學者不吝賜教。 本著從撰寫、選材到拍攝都得到了北京故宮博物院領導和同仁的支持,趁此出版之際特表示由衷的感謝。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