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圖書介紹
  中華古文物鑑藏系列  
線上試閱
 
書 名 金銀器 
作 者
王仁波、盧桂蘭 書系名稱 中華古文物鑑藏系列  
繪 圖  
書 號 990019 
I S B N
9575305523  CIP  
條 碼 9789575305529 
開 本
菊8開  定 價 2000 元
頁 數
142 會員價 2000 元
類 別 藝術
適讀索引 一般大眾, 藝術人文,  
出版日期 1995-03-01
得獎紀錄  
【作者簡介】
  王仁波,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研究生畢業,曾任西安碑林博物館館長、研究員,西北大學文博學院教授,現任中國博物館學會、中國中日關係史學會、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理事,上海博物館研究員。主編和編寫:《隋唐文化》、《漢唐絲綢之路文物精華》、《陝西省博物館》、《中國美術全集.墓室壁畫》、《隋唐五代墓志匯編》、“XI'AN-Lgacies of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險省博物館學論叢》等,發表學術論文和文章六十多篇。其中《隋唐文化》獲第五屆中國圖書獎一等獎。《陝西唐墓壁畫之研究》一文獲陝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盧桂蘭,畢業於西北大學歷史系,一直在陝西省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前身)從事陳列和研究工作,任該館副研究員、陝西省博物館學會和秦俑研究會理事。曾編寫《陝西古代美術巡禮》叢書中的一、二、三、四冊:《漢霍去病墓石刻》、《陝北東漢畫像石》、《唐永泰公主墓石槨線刻畫》、《唐三彩》,《文物精華》。合作的著作有:《陝西省博物館藏寶錄》、《中國歷代名人名勝錄》、《中國文物精華詞典》。發表的主要論文有:〈從陝西出土文物看秦始皇的歷史功績〉、〈秦漢時期對陝北的開發〉、〈秦陵兵俑爵級考〉、〈秦陵兵俑銜級考〉(獲陝西省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突出地方特色辦好基本陳刊〉(獲省文物系統科研成果三等獎)、〈絲綢之路的開拓者--張騫〉等。  

【內容簡介】
 

本書以田野考古發掘資料為基礎,並參考部分傳世品,廣泛吸收學術界的研究成果,著重從器形、紋飾、製作技術進行分析、排比。

【目錄】
第一章 我國古代金銀礦產的開採和金銀器的製造史
第二章 金銀器的考古發現
第三章 唐代金銀器
 第一節 種類繁多的器形
 第二節 精美生動的紋飾
 第三節 布局恰當的構圖
 第四節 巧奪天工的製造技術
 第五節 金銀器在唐代社會生活中的應用
 第六節 唐代詩人吟詠金銀器
 第七節 唐代金銀器鑑賞集錦
第四章 唐代以後的金銀器

 

【序】
  【總序】
中國是世界古文明國家之一,悠久的歷史、遼闊的土地和豐饒的物產,以及不同民族多樣的文人景觀,交織出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也留下了無數的珍貴資產。其中最令人目眩神馳的各種古文物,不但早已在人類藝術史上大放異彩,它們所蘊涵的先民智慧,更是令人贊歎不已;睹之怎能不令人油然而生歷史情懷?
然而隨著社會型態與生活方式的急遽變遷,國人卻已逐漸忘卻先民締造的優雅文化。是由於時空的阻隔?還是由於無從認識、了解而產生的漠視與輕視呢?經過不斷的思索,我們終於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從沒有人配合著現代人的環境與生活,以淺明易解的方式,正確而完整地把中華文化的精髓傳達給廣大的群眾。也鮮有人告訴我們只要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感受藝術,任何人都具有感受美的天賦,都能培養出品賞藝術的能力,就像先民一樣,以平凡素樸的心,自然就能渾然天成的創造出精巧無比的藝術品,也能無礙的享受藝術所帶來的喜悅。雖說藝術並非生存所必須,然而,少了它,整個歷史文化將呈現一片死寂與空白,個人生活也將因之單調無趣。基於此,身為炎黃子孫且從事文化工作的我們,自應責無旁貸的負起這傳承歷史與美化人生的文化使命。我們也深深體會到從時代洪爐中所淬鍊出的人,要有建設時代、開創新局的抱負;從社會的賜與中成長茁壯的人,當具關懷文化、回饋人群的心願。因此,我們精心策畫了「中華古文物鑑藏系列」,結合了海內外古文物方面最權威的專家共同撰寫,除了幫助讀者培養品賞古文物的素養,增加精緻生活的素質外,也提供文物收藏者作為鑑別參考之用,當然,這更是展現中國人高深智慧與追求真、善、美的一大創舉。
做為一個文化機構,幼獅公司的一貫目標即是「以服務散播書香,以書香美化社會」。我們衷心希望這套「中華古文物鑑藏系列」,能為現代人開啟一扇認識歷史的大門,引領讀者步入泱泱華夏的文化殿堂。
【序】
 中國古代金銀器的製作和使用,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種類繁多的器形、精美生動的紋飾、運用自如的構圖、巧奪天工的製作技術,使它成為中國古代工藝品寶庫中彌足珍貴的瑰寶。
  每一種文化現象的產生和發展,都具備有繼承性、吸收性、創作性三大要素。中國金銀器的製作有四千年的悠久歷史,它是在繼承了中國發達的青銅冶鑄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典型的實例是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金盞、金杯和金匕;安徽壽縣的「楚王室客為之」銘的銀匜(戰國時期)。之後從西方傳入錘鍱、壓印和掐絲工藝。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古代金銀器廣泛吸收波斯薩珊朝金銀器器形、紋飾和製作技術的重要時期。隋唐是一個善於總結繼承,而又做到兼收並蓄的重要時期,在古代文化史上,無論是對外開放的廣度,還是深度,都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盛況空前。唐人像蜜蜂採花一樣,吸收消化了外來文化中的豐富養料之創造出一種五彩斑斕、璀璨奪目的嶄新文化。唐代金銀器器形、紋飾、製作技術,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產物,經過消化吸收,盛唐以後金銀器逐步中國化了。
  一九四九年以來,全國各地在考古發掘和配合基本建設工程進行的發掘,清理工作中,發現了大批的金銀器。學術界從器形、紋飾和製作技術開展了研究,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瑞典、日本、英國、法國、俄羅斯等國學者對唐代金銀器及其有關的諸問題進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對唐代金銀器的分期、器形和紋飾的斷代,尚未取得一致意見。研究工作尚待進一步深入。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為弘揚我國優秀文化傳統,決定出版《中華古文物鑑藏系列》叢書,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美術系劉良佑教授、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林進生先生、陳婉容、彭尊聖小姐、上海博物館馬承源館長,為本書的編輯、出版多方支持、幫助、承蒙北京故宮博物院、首都博物館、南京博物院、西安市文管會提供照片,在此一併致以衷心的謝意。
  本書以田野考古發掘資料為基礎,並參考部分傳世品,廣泛吸收學術界的研究成果,著重從器形、紋飾、製作技術進行分析、排比。如能對金銀器的愛好者,在文物的鑑定和欣賞方面,提供一些實質上的幫助,將使作者感到欣慰。排作中的不當之處,敬請海內外同好不吝指正,賜教。  
 
 
 
地址:10045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66-1號3樓  電話: (02)23112832  傳真: (02)23115368  E-mail:customer@youth.com.tw
本網頁最佳解析度 1024X768    版權所有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