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書 名 |
曾國藩:立功立言一儒將 |
作 者 |
|
繪 圖 |
|
書 號 |
974039 |
I S B N |
|
條 碼 |
9789575302795 |
開 本 |
|
頁 數 |
|
類 別 |
國語文、傳記 |
適讀索引 |
國、高中, 一般大眾, 語文學習, |
出版日期 |
1991-11-15 |
得獎紀錄 |
文化部中小學生優良讀物推介, |
|
|
 |
|
|
|
沈惠如,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現任德育護專講師,著有《尤侗西堂樂府研究》、《忽必烈--叱吒歐亞的大帝》等。 |
|
|
清朝,是一個變動劇烈的朝代,從順治皇帝驚天動地的入主中原起,反清復明的革命運動,就如洶湧的暗潮,一刻不停地翻攪著。到了康熙即位,由於他聰明、有才幹、且善於籠絡漢族,因而博得了「勤政愛民」的美譽。繼起的雍正帝,雖以法家治世,但是賞罰分明、知人善任,達到了「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地步。經過了這兩位皇帝的辛勤耕耘,終於在乾隆在位時開花結果,康雍乾三世,可謂清朝的極盛時期。然玵這時,卻也是清代盛衰轉變的一個關鍵時刻,由於承平日久,官吏、將領都習於奢侈,乾隆皇帝又不知持盈保泰,一味好大喜功,終於種下衰敗的惡因。從嘉慶年間開始,內憂外患接踵而至,在內憂方面,天地會、白蓮教等反清復明的組織一直秘密地進行著;在外患方面,帝國主義闖進了中國,道光年間的鴉片戰爭、咸豐年間的英法聯軍之役,使得清人頓失民族自尊心。這時,打著新宗教旗幟的太平天國興起了,他們結合了對腐敗清廷不滿的人民,配合著「拜上帝會」的信仰,企圖徹底打破舊思想、就禮教。由於當時百姓大都對朝廷頗為失望,因此他們登高一呼,清廷的處境便岌岌可危。此時,曾國藩出現了,以他所受的傳統教育及根深柢固的儒家思想,深知在這個新就衝擊的過渡時期,不能任由激動得失去理智的百姓完全推翻中國傳統的道德思想,但也不能看著船堅砲利的外人凌駕我們之上,因此,他依方面以維護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的忠臣義士自居,在母喪期間,墨緻從公,創立湘軍,打敗泰平天國,另一方面提倡自強運動,購買、製造西洋的輪船槍砲,派遣留學生吸收外人的長處,期盼截長補短、振興民族,真是用心良苦。及至晚年處理天津教案,為了顧全大局,曲意與洋人周旋,使得國人十分不諒解。以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揹上「洋奴」、「賣國賊」的罵名,其心力交瘁,實難想像。然而,展讀曾氏家訓,我們可以發現他極力延續孔孟道統的思想、規律嚴謹的生活態度及勤苦不輟的治學精神,再配合時勢環境來看,他苦心孤詣地堅守原則,不畏人言,終於達成任務,這份耐力,確實非常人所能為。 【目錄】 一、竟將雲夢吞如芥,未信君山治不平--早年生活 (一)家世背景 (二)求學生涯 (三)應試過程 二、一朝孤鳳鳴雲中,震斷九州無凡響--京中生活 (一)仕宦經歷 (二)家庭生活 (三)研讀不輟 三、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如--軍中生活 (一)建立湘軍 (二)天國起義 (三)征討叛逆 (四)著述立言 四、萬頃煙波鷗境界,九天風露鶴精神--晚年生活 (一)圍剿捻黨 (二)天津教案 (三)治家理論 (四)養生之道 附錄一 曾國藩作品一覽表 附錄二 曾國藩年譜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