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書 名 |
洛陽:千年古都‧牡丹王國 |
作 者 |
|
繪 圖 |
|
書 號 |
963003 |
I S B N |
|
條 碼 |
9789575300098 |
開 本 |
|
頁 數 |
|
類 別 |
歷史 |
適讀索引 |
國、高中, 一般大眾, 藝術人文, 語文學習, |
出版日期 |
1989-08-15 |
得獎紀錄 |
|
|
|
 |
|
|
|
王洪文,現任台灣大學地理系、地裡研究所教授,中國地理學會理事,著有《地理教學法》、《地理科教學之理論與實際》、《經濟地理》、《南投文獻叢輯(十五、十七卷)》、《地理中國》、《地理思想》等。 |
|
|
【目錄】 一、九朝古都洛陽剪影 二、洛陽城的歷史變遷 (一)周公旦營建東都洛邑 (二)東周時期的洛陽城 (三)東漢、魏、晉時期的洛陽城 (四)北魏時期的洛陽城 (五)隋唐時代的洛陽城 三、洛陽為什麼能成為千年古都 (一)國都必備的地理條件 (二)武王選定洛陽做為陪都的原因 (三)洛陽成為九朝古都的因素 四、我國古代的文化中心 (一)四大思想學派主流先後匯聚在洛陽 (二)文風鼎盛 洛陽紙貴 (三)人才薈萃 科技重鎮 (四)漢胡文化融合的基地 五、中古時期的經濟中心 (一)東周時期 (二)兩漢時期 (三)魏、晉、南北朝 (四)隋、唐時期 六、名勝古蹟多 觀光旅遊勝地 (一)代表佛教藝術的龍門石窟 (二)我國最早的佛寺--白馬寺 (三)發揚忠義精神的關林 (四)生在蘇杭 死葬北邙 (五)牡丹花王國 七、古都面貌 完全改變 (一)建都的條件逐漸喪失 (二)古蹟遭受嚴重的破壞 (三)現在的洛陽市 八、主要參考文獻 九、都市史年表
|
|
|
一個都市或聚落的發生,必須具備「地點」(site)的地理條件;它的發展,又必須具有良好的「位置」(situation)因素。而都市的結構和機能,也會伴隨著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歷史腳步在不停的變化。 洛陽是我國著名且多姿多采的城市之一,隨著時代的演進,曾不停的改變它的面貌和機能,由政治中心、文化古城、經濟及商業重鎮,而演變成為現代的工業及交通要地。這種變化過程中的每一階段,都有它的形成因素、時代背景,以及特殊情況,這些都是讀者所渴望認識和了解的。本文的主旨,就是對洛陽的機能、面貌的歷史變化,作一系統而深入淺出的敘述與分析,為了使其內容更加充實與生動,文中並穿插有圖片、歷史典故及名人佚事,請讀者細加品味。 |
|
|
|
|
|
|
|
 |
|
|